[编者按]:本文作者方明镜受国家留学生基金委员会资助,于2009年秋季以公派研究生身份在美国奥本大学之国家沥青技术中心学习。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方明镜同学记录了留美的感想与体会,希望对我校有志于参加公派研究生项目出国深造的青年才俊有所帮助。
我叫方明镜,此时,在异国他乡,在充满浓郁学习氛围的图书馆,感叹时间如此的转瞬即逝,来到美国已经两个多月了!对于出国学习,曾经也徘徊过。有人说大兴土木的年代出国无疑是对时间和机遇的浪费,或许也有很多人如今依然在徘徊的边缘,但我想说,我们真得还年轻,我们的生活应该充满勇于面对、敢于挑战的热血和激情,多一些经历和感受又何尝不可呢?昨天,与恩师邱延峻教授在网上无意中谈起,关于出国学习的话题,恩师建议我是否写点体验与大家分享。我热衷于分享和交流,于是欣然同意。
在大学期间,基本是没有想过出国的,一来没有太强烈的气氛熏陶,再就是感觉不到出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总觉得它很遥远。甚至,对于英文的学习也仅仅当作是一门课程而已。当意识到英文的重要性,应该是在读研左右。2005年10月,因为保研后需要联系导师,第一次见邱教授,教授就谈到了外语的重要性。此后,逐渐意识到它真的重要,曾经当作一门课程学习的做法完全是不应该,它是一门交流的语言,一种沟通的工具。特别是当偶合参与一些外宾的接待工作,聆听一些外国专家的演讲,查阅外文文献,居然后来还和国外很多鼎鼎大名的专家学者直接用英文沟通和交流……其实我外语一直属于中等,尤其存在一些比较大的发音和语法问题,但我一直坚持我的外语学习思路,如今或多或少也有了一些倍感欣慰的进步。我觉得,从意识上认识到外语是交流工具而不是学习课程,这样它在你心目中就是鲜活的,特别是内心少了一些根深蒂固的语法禁锢,当然语法是逐渐去约束的,是在交流中才产生,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会逐步用语法规范自己的语言的。然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胆去说,大胆去应用,一定要很自信地去表达自己,记得曾经有位英语专家说过,“勇敢地去说吧,难受的绝对不是你!”。所以,对于出国担心语言问题,是没有必要的,当然要把语言说得很地道,是需要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
我于2009年2月申请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赴奥本大学(AU, Auburn University)的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 National Center for Asphalt Technology)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师从Dr. Randy C. West。2009年5月申请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ChinaScholarship Council)的批准。2009年6月获得签证,8月底赴美开始为期一年异国的学习和生活。
本以为踏上美国领土的那一刹会无限感慨,以为美利坚西海岸的空气会无比新鲜,但也许是因为十多小时长途飞行的疲倦,在洛杉矶的机场,从下飞机、入关、安检,到托运行李、转机竟没有一丝兴奋,但更或许是年岁大了,那种儿时去任何一个新地方都会有的兴高采烈早已全无,这变化不知高兴,还是悲伤。在机场的KFC店吃完一份简单的快餐后,方才感觉,这里得说英文,用美元!美国西部时间26号晚上10:50乘坐delta航空公司的飞机,几乎横穿美国国土,飞往靠近东海岸的Georgia首府Atlanta。当地时间,27号早上6:17分顺利抵达。早先联系的CSO的接机的朋友,带我经85号州际公路,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从机场来到Auburn。入住在一个环境不错的公寓里面,与一个泰国博士生,还有一个读大二的美国出生的韩国学生为室友。第一感觉是,这里没有发达的公交系统,自行解决交通便成了一个必须的要求。于是,9月1日购买了二手汽车解决了棘手的交通问题,并随后获得了美国驾照。
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我应该算是适应很快的,包括去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工作节奏。生活虽然在一个小镇上,但却也有它自身的乐趣,人其实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因此主动去适应生活,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比如这里就必须学着自己做饭,而不是去食堂或餐馆。两个多月的时间,参加了不少活动,比如留学生组织的烧烤聚会,第一次见到了如此多的中国人,很是兴奋。还有OI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组织的Peace Dinner,感受到Chinese Food是如此的深受欢迎。聆听了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先生的精彩演讲,感受到一种家长的亲切以及中美两国的进一步交流的必然。此外,受奥本留学生会( AU CSO)的邀请参加新一届留学生会组织,负责留学生相关活动的后勤等公益服务工作。

OIE组织的Peace Dinner
学习和工作方面,则需要更大的适应能力。与Dr. West第一次见面是到达Auburn的第二天。Dr. West是很友善和平易近人的,我先前的紧张在和他的聊天之间渐渐烟消云散,甚至因为他对我语言的表扬反而增添了许多自信。他可能知道我是外国人,他的语速不快,说得很清晰。首先是对我本学期作了比较详细的工作安排,另外带我参观了NCAT的实验室和各部门的办公室,并介绍我认识了这里的教职工和一些研究生。同时,告诉我下周一,中国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的一个代表团要参观NCAT的Test Track,让我一同前往。随后,亲自带我去学校国际处注册,并在身份管理中心办理了ID卡。
初来乍到,便得到了很多人的热心帮助,尽管仍受jet 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