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阮氏秋河,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三年级的越南留学生。
像所有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一样,我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来华之前我对汉语一窍不通,所以上第一节汉语课之后就觉得心灰意冷。我完全不知道在讲台上的老师说什么,对老师写在黑榜上的字像画鬼一样的照搬写在笔记本上。那时的我真的很害怕,害怕学不会中文,害怕实现不了对父母的诺言。但害怕归害怕,属于行动派的我不会因此而畏缩、放弃自己,因为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在适应环境之后我更加努力学习,多和老师以及周围的人加以交流。事实证明要学会付出才有好结果,我的汉语经过半年学习提高很快,足够让我迈进大学生涯。
二十二岁对每个人来说正是花样年华的时期。所以我要充分地利用时间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更加丰富。在课余时间,我还学习古筝、爵士舞、体育舞蹈和游泳。虽然我的跳舞和弹琴水平只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悠,但我认为享受学习的过程远比达到高超的水平更重要。学习的过程就像一段段旅行,最重要的不是达到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这些爱好不仅带给我快乐还给我许多机会。我交了很多朋友,学会去关爱别人,生活也愈来愈有味儿了。
中国不只带给我丰富的大学生活还帮我积累很多实际经验。学习之路不仅要学,更重要的是习,有习才能让你融化于社会的节奏,有习才能让你将本身所学到的知识变成有用的。我喜欢旅游,在旅游团当翻译使我对中国景点的了解更上一层楼。我喜欢文学,将中国网络小说翻译成越南语然后在越南出版是我接触深奥的中国文学的第一步。我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在不远的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去尝试新的事物。
每个年轻人总是有很多梦想的,而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女孩。就像我爸爸曾嘱咐:“你喜欢吃四川火锅也要学会火锅的精神,不论是肉还是菜放在锅里都能保持本身的特色,虽是混合但不会彻底串味。”爸爸的话深深刻在我心里,成为我奋斗的目标。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又不失去传统文化是每个年轻人该做的!
我和四川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听别人谈论美食就听到中国菜三个字。当时我很好奇,中国菜真的有那么好吃吗?我真想能亲自品尝中国菜,看怎么样的味道竟使我们越南人也赞不绝口。十年后,我终于来到中国了。
还记得刚来中国的时,第一次吃四川火锅。那时我并不知道四川人吃麻辣的厉害,兴致勃勃地吃了几口菜之后就流泪流得不行了。坐在旁边的朋友还装不知情地问:“秋河,你怎么了?想家?还是失恋啦?”。随着时间推移,在中国呆的时间长了,我也渐渐爱上四川菜。现在的我不仅能吃辣而且一离开它就觉得嘴淡淡的,口味大量下降。
在第一次放暑假,我需要在南宁专车才能回到家。也是在这里,我发现自己对四川的爱。事情是这样的:在等待上车回越南时,我就跑到一家小百货卖点东西。一听老板说要付“四十元”时我就很习惯性地拿出“十四元”给他,还暗暗道“怎那么便宜”。我走出还没有几步就听到老板大声喊:“你给的钱不够!“。他这么一喊让我尴尬的不行,细问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习惯四川人的说法,把“四十”说成“十四”,可这又不是四川,人家说“四十”就是“四十”。原来在四川的短短一段时间已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这里的所有。
那次的尴尬场面虽叫我有些烦恼,但我知道,爱不只喜欢优点还要接受他的缺点,所以呢,管他“四十”还是“十四”,我反正都爱上四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