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篇
带着几分兴奋和不安,以及稍许的忙乱,奔波在首都北京的大街小巷里,为即将到来的美国留学生活购置一些必须品,尽管已经在成都连续准备了好几个星期,但仍然感觉有很多必须携带的生活品。在北京又连续忙碌了好几天,总算将大包小包都装满了。临走的时候才想起来,第一次到北京还有很多计划要去的地方都没去,只能期待明年回国再次路经北京的时候了。
2009年9月5日,晚上9点的飞机——中国国际航空CA983北京直飞洛杉矶的航班(后来才知道来美国的留学生很多都是坐的这个航班)。生怕错过航班,早早地就来到了首都国际机场,久久惊叹于首都机场的壮观与国际化。经过一系列的行李检查、出关检查及安检后,终于登机了。尽管飞机很大,但里面还是挤满了人,经过了一阵忙乱后,总算找到自己的位置,安静地坐下来,感觉好久都没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了。随后开始和身边的乘客攀谈起来,右边坐的是一个美国人(从他的肤色和那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可以判断出来了),来中国旅游的;另一边的坐着两个韩国人(用一句标准的普通话打个招呼,对方竟然诧异地看着我,当我意识到他们没有听明白的时候,赶紧说一句sorry,接着问他们“Are you Chinese?”,“We are Korean”,顿时晕了,这可还是在中国境内呀)。飞机在晚上9点准时起飞了,回看着窗外夜里的北京灯光辉煌,那么美,那么宁静,而我,却要踏上一个新的征途。再见,北京,再见,我的祖国。
美国西部时间下午6点,飞机降落在洛杉矶机场,接下来是漫长的入关检查,排着长长的队,等待了将近2个小时,总算轮到我了,负责我入关检查的是一个亚裔血统的美国人,挺友好的,但也问了一大堆的问题,来美国的目的、去美国哪里、将在美国待多长时间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另一个警察把我的行李箱彻底地搜遍了,估计生怕我是搞恐怖活动的,美国的制度化在这里初步体验到了。入关检查出来后,天已经黑了,离转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只能在机场附近随便转了一圈,估计是机场附近的原因,除了有几辆怪异的车、几座造型奇特的建筑以及走在路上不同肤色的人群以外,还真感觉和中国没有两样。不过突然之间感觉自己成为了少数群体,估计别人看着我就像我们平时在中国的大街上看到偶尔匆匆走过的几个老外一样吧。
为了不误飞机,没顾得上更多地体验美国的不一样,就匆匆登机赶往了夏洛特——美国东部北卡罗萊那州最大的城市。由于美国东西部有3个小时的时差,抵达夏洛特机场的时间已经是第二天早上6点,在这里不需要繁琐的入关检查,连行李都不需要自己去转,只需在机场静静等待9点的飞机,时间不再那么紧张了,心情也放松了下来,在机场里买了杯咖啡和早餐,静静地坐在候机厅里。窗外,朝阳缓缓地升起,国外的日出依旧那么美,静静地欣赏着日出,有着无限的感慨,第一次看到美国的日出,尽管一路的旅程很辛苦,但此时却还是很兴奋,这一晚上横跨了太平洋,横跨了美国大陆,想想家已经那么远了,我在美国了,一个孩提时候的梦想在此刻终于实现了。朝阳照在夏洛特宽敞的机场上,机场内停着许多飞机,不知道是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是时间太早的原因,宽敞的候机厅内乘客寥寥无几。过了没多久,对面坐过来一对老年美国夫妇,就和他们交谈了起来,一问是刚刚周游欧洲回到这里的旅游者,塔城当地的居民,赶紧向他们问起关于塔城的一切,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塔城。他们非常的友好,一一回答了我的问题,从和他们的对话中,对塔城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得知我是第一次出国到这里,他们都连连地称赞,可能是出于美国人一贯的友好作风吧。随后,借用了他们的手机与塔城事先已经联系好的接机人通了电话。9点飞机准时起飞,飞往我本次的最终目的地——塔城,美国最南部佛罗里达州的州府,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次出国留学准备了将近半年,从申请、联系国外导师、签证以及出国准备等一系列繁琐的事情,为此忙碌过、辛苦过,但却也有着许多的成功和幸福感。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努力,持之以恒,未来确实不是梦,只要我们肯努力去追求,一切都有可能。对于我,在此刻终于感觉到自己的梦初步实现了。
生活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美国都已经将近3个月了,对于美国生活的体会有着太多的感触,记忆零零碎碎的,但对于美国生活的体会可以总结为几点:虔诚的宗教信仰、疯狂的足球氛围、美丽的自然环境、车轮上的国家以及丰富的周末聚会等。也许是这些元素构筑了美国人的生活以及美国的主流文化系统。
虔诚的宗教信仰。很早就听说过一句话:认识美国,从宗教信仰出发。来到美国之后才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美国是个有着虔诚宗教文化信仰的国度。大大小小的教会分布到每个角落里,到了这边见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以十字架标识的教会建筑物,听说美国的小型教会都是自行组织的。在美国大宗教文化的感染下,在塔城的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几处教堂。每到周末的时候,都有中国留学生会的人组织同学一起前往美国人的教堂里,我也有幸一起去参加了几次,也许是深受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教诲的原因,对教父关于圣经里面的那些解说,感觉听起来就像是在说故事一样,全当是练习英语听力了,也许这样说是对上帝的大不敬,但自己确实没能深刻地体会到经书中的真谛,然而身边的教徒们却都听得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可能到真有一天能听进去了,也许就真正融入了美国文化和具备美国人的思维了吧。但教堂带给人一个祥和、友好、安静的生活环境是毋容置疑的,也是我现在每周都坚持去教堂的原因。忙忙碌碌一周后,大家一起相聚在教堂里,相互地探讨,相互地祝福,也许这是教会的最大好处,因为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在教会里的人都相信有上帝的存在,还是因为更多的是大家喜欢这样一个难得的相聚机会,这样一个可以和彼此和平、友爱地相聚在一起的空间。也许是能给自己孤寂的心灵中有一个寄托吧,在这里你不会感觉到一个人在外的孤独,相聚在一起的都是亲人和朋友。不管怎样,就连我一个刚刚接触到美国生活的外国人,都能够体验到美国宗教文化的好处,教会给与了我们留学生很多的帮助,给新生捐赠各种家具,提供短期的生活需要,组织新生购物,提供免费的聚会午餐,组织出游活动,组织英语学习班等等一系列的慈善活动,为初来塔城的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和指导。确实可以这么说,是宗教让我一个初到美国来的人更快地融入和适应了美国的生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确实应该有着自己的信仰,每天生活在浮躁、忙乱之中,带来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矛盾,无法被释放和化解,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许只有经常在宗教善意、奉献的文化氛围中,在这一小片净土上,和虔诚的信徒们一起洗礼我们浮躁的心,净化我们的人格,社会才能呈现出一番祥和、友爱的人文环境。这也许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需要寻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疯狂的足球氛围。美式足球比赛似乎是每个美国朋友见面交谈的主要话题,可以这么说美式足球文化已经是美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大学生联赛为主,也有专业足球联赛,已经成为美国人周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周末有足球比赛的时候,比赛前的一个晚上,早早地在学校体育场的附近就驻扎了从周边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的居民,甚至有很多从其他州开车或坐飞机过来的,很多开着各式各样的房车和帐篷,晚上就都住在房车或帐篷里,偌大的广场都被占得满满的,附近的很多空旷地上处处可见的是帐篷和房车,还有很多自己搭架好的简易餐座和电视架,一家人或几个朋友一起坐在草地边吃着速食,喝着啤酒,边看电视直播边聊天,这也许是美国人周末最为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为了切身地体会一下美国的文化,在中国留学生的陪同下,我也有幸观看了几场本校的大学生足球赛。开赛前球场内外人山人海,个个都精神抖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标识性颜色、标志和歌曲,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足球队的颜色是红色,以当地一个古老的印地安部落人打猎时骑马投掷矛时的造型作为标志,以及一曲激情洋溢的队歌,可谓是最具有创意的球队,并且球队在历年的大学生联赛中成绩非常优异,这也许是塔城人如此关注足球比赛的原因之一吧。观看比赛的各个球队支持者都穿着本队的文化衫,聚集在一起唱着歌、呐喊着入场。开赛前会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名人或军人的到场欢庆,纪念重要的球队人物,重要的比赛前还会有战斗机飞过上空助兴等,比赛还未开始现场就已经疯狂、沸腾了,在这个环境里,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跟着大家一起呐喊和做各种各样的欢庆、助威手势。一系列的活动后,比赛正式开始了,对于一些球队老对手的比赛大家尤其地关注,赛场上也更加火爆,球迷们的呐喊也更加疯狂,每到球队得分的时候,球场内外更是人声鼎沸。从球赛开始到结束大约会有四个小时的时间,从始至终大家都是站在坐位上的,而且风雨无阻,真可谓是最为忠实的球队支持者。美式足球赛以每队持球突破对方的防守底线作为得分的标志,看起来很简单,里面蕴含中很多的比赛战术,可谓是智慧与力量的较量,很具有观赏性。没到美国之前以为NBA是美国最流行的体育活动,到这里才知道,每到周末时,绝大多数的电视台都是在转播足球,以及谈论和美式足球赛相关的一些话题。作为初到美国的一个外国人参与观看美式足球赛,只当是一种体验美国文化的方式和途径吧,没能切身体会到那种对美式足球赛的疯狂热爱,但美国人对美式足球的热爱却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美丽的自然环境。刚到塔城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当飞机即将达到塔城机场的时候,往飞机外面一看,地上到处都是树林,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几座房子和蜘蛛网状的公路,随后飞机降落在一片原始森林里面,这里可是佛州州府塔城呀,心里感到十分的惊讶,丝毫没有国内大城市的感觉,但反过来一想,这正是因为美国自然环境保持得很好。时间已接近深秋,汽车一路走过一片森林,到处仍然是绿幽幽的树木和花草,到达居住的留学生公寓里,就像一个小型的公园,稀疏地分布着1-2层的平房,被周围苍天大树遮挡了阳光,周围全是一片片的草坪,草坪上还能看到忙碌着采集松果的松鼠,房顶上偶尔还会有一群天鹅或野鸭飞过,村周围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生态湖,居住在这里还真有点误以为找到了世外桃源一般。上下班开车在市区附近的道路上经常能遇到各种野生动物,需要停车等待其通过或移开。塔城的海滩更是让人着迷,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蓝蓝的大海,微风轻轻地吹在脸上,那是另一番异国他乡的情趣和感受。久久惊叹于美国人对原生态环境的完美保持,这要在我们中国的大城市,怎么能有如此好的自然环境,看来我们是应该多花些精力和财力治理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
车轮上的国家。用车上的民族来形容美国人,确实一点都不夸张,在美国如果没有了车,真可谓是寸步难行。可能是由于美国人口少,可供居住的区域大,加上美国高度发达的公路系统的原因,几乎每个人出门都是开着车的,一个平常的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有一辆自己的车,平常在街道上很少能看到走路的人,到处都是车。上班的地方和学校会在半小时的车程以外,市场也可能会在开车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地方。自行车在这里也不再受到欢迎,偶尔能看到的几个骑自行车的那也是为了锻炼身体的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在银行有不用下车的自动取款机,在速食店有可供在车内直接销售的顾客窗口等。
丰富的周末聚会。周末丰富的聚会也成为美国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周末的时候总有朋友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相聚在一起。生日聚会、篝火晚会、野营、节日聚会等等,也许聚会的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和朋友、亲人们借此机会相聚在一起,大家一起闹着,聊着天,跳着舞,分享着各种美食,让彼此的心灵不再感觉到孤独。借用与一位美籍华人教授的谈话:走过美国的留学生活,那其实是战胜孤独的一个过程,什么时候不再感觉到孤独了,说明你已经适应了。周末的各种聚会能让新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彼此做伴,相谈人生,那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学习篇
创校于1851年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为一所公立研究型高等学府,近年来工程学进展迅速,其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环境工程、岩土工程、水力学、结构工程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等多个工程学科领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就和丰硕的成果。 Wei-chou Virgil Ping教授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土木与环境系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知名学者,毕业于台湾大学(Taiwan University),并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其主要开展有关路基路面材料、结构设计以及交通安全组织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发表若干学术著作,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其在本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
在我到校的第二天上午就得到了导师平教授的接见。见面时,一句标准的普通话:非常欢迎,加上亲切的握手,使得我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立即放松了下来。导师是个已经两鬓花白、年近六旬的老人,十分地平易近人,他的笑容也非常地和蔼,让我感觉像是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自己的亲人一般,于是我也放开了许多,我们无所不谈,从旅途到塔城、从大陆到台湾、从国内到国外,有学术上的问题,也有生活上的问题,顿时有种良师益友的感觉。接下来导师重点谈到了关于在美国访问学习的事情,平教授强调了关于英语听、说以及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性问题,尤其提出了英语写作能力的锻炼,听说能力可能在短期内能得到提高,然而写作能力却需要自己长期的持之以恒才能有所进步,当今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如果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和作为,就必须参与国际学术的交流和竞争,其中具备了基本的英语能力是前提条件;还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核心的研究手段,对于工程行业,是一门极具实践应用性的科学,研究实验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专业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所必须要下苦功夫和花大力气去做的一件事情,有句在国外流传的话:“Essay or die”,就重点指出了论文发表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最后在导师、实验室助理以及同门师兄弟的陪同下,参观了实验室的仪器及设备,一套套精密的试验测试设备、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硕大的实验中心让我惊讶呆了,真是大开了眼界,感觉接下来自己需要学习的技术和知识太多了。与导师的第一次见面非常的成功,在和导师的商议之下,初步制定了接下来在这里一年的访问学习计划。
旁听导师的一门关于国外公路路面设计方法的专业课,以及选修了其他的一门力学专业基础课程也许是这个学期在学术专业知识上最大的收获。课堂上,平教授一口十分流利的美式英语,上课方式自由,谈吐幽默。课堂上同学们发言十分积极,讨论激烈,完全不像国内课堂上的教学气氛,这也许是国外教学方式和国内的最大区别。课堂上学生愿意也更主动地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对于有疑问的部分都会有很多学生提出来不同的反驳意见和看法,一堂课下来,谈论的时间就占到了一半时间,课堂上的气氛也不那么严肃,给人一种自由、放松、发表自己观点的学术氛围,在周围同学的感染下,我也会主动地提出来自己的一些看法,也当作是在公众场合下锻炼自己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极好的机会,而教授都会非常认真地倾听和回答大家的意见,尽管有些问题提得不是那么的专业和正确,但经过讨论,总是能够获得一些收获和启发。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在教授的耐心指导下,基本掌握了该门主要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熟悉了国外公路路面设计方法及先进的设计理念。关于国内外设计方法及理念的不一致处都将是个人未来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获得研究灵感的出发点。先进试验仪器及测试方法的掌握同样是在这里访问学习需要重点掌握的,通过将近1个月对实验室仪器的操作流程、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的研究和学习,初步掌握了部分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对于精密测试、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测试结果的整理等方面还仍然需要下苦功夫进行学习和掌握,这些也将是我接下来需要重点突破的研究难关。
论文发表以及参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对于在国外的访问学习同样十分重要,在导师的资助下,现已确定能与导师一起参加明年1月份的第89届TRB(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国际交通年会,该会议由美国运输研究学会承办,会议定于每年在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召开,每年大会都能吸引上万交通从业人员参会,为大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和最近技术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大会每年都能收集到全世界交通行业的上万篇文章,涵盖交通政策、交通管理,交通实际操作,政府研究,学术研究和工业界最近进展等,将会有一半的文章在TRB学术杂志发表。届时会有上百场不同议题的报告会,内容包括道路设计、交通信息技术应用、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及水上交通、交通安全智能化系统、交通经济、交通分析方法、交通政策、交通系统规划、货运交通等。除报告会外,还有形式多样的讲座,委员会会议,展览和与作者当面讨论的展板环节,为参会者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机会。参会人员除美国外,中国、印度、欧洲等其他国家人数众多。引人注目的是华人交通从业人员近年的迅速增长,海外华人无论在高等教育机构还是政府部门、交通专业公司等各个领域都崭露头角。同时随着国家对外政策的日趋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内科研人员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宣读文章,这为中国在国际交通行业会议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也使TRB会议成为中国交通从业人士集聚一堂的盛会,为同行交流,研讨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研究成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能有幸参与如此高级别的国际会议将是在海外访问学习最为难得的机会,届时必将有来之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能一一聆听他们的见解和学术收获,将非常有助于对个人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导师资助此次国际会议的交流旨在让我们能亲身体验到国际会议交流的重要性,也是为了督促我在明年的TRB会议上能有成果发表。鼓励的同时也给我施加了压力,也为我的访问学习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接下来的学习将重点围绕此次国际交流会议做足功课,以期在明年能有像样的研究拿出来发表,也为了不辜负双方导师和国家对我的期望和帮助。
对于工程专业,现场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现场的实地见习是另一种学习的好方式。在导师的陪同和帮助下,有幸获得了多次亲临美国高速公路铺筑现场的实习机会。国外先进的施工设备,智能化的施工管理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各个方面。
阳恩慧于美国佛州塔城
2009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