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7日,我们西南交通大学一行十人怀着激动而且略微有些忐忑的心情踏上我们的旅程,飞向心中已经无数次在向往的宝岛-------台湾。
“台湾”这个名词长久被人们赋予政治敏感性,这也是我们会忐忑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初赴台也曾担心过是否能适应这种气氛和环境,会不会遭到台湾人的另眼相待呢?去到之后发现这些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台湾同学老师都很好客,很关心我们。
人文感悟
台湾人是很友善的,而且总是彬彬有礼,展现出相当高的个人修养。在这里“谢谢”似乎成了一个口头禅。乘坐公交车,下车的时候,都会同司机说声谢谢;搭乘电梯的时候,如果有人帮忙按住开门键,离去的人也会衷心的说谢谢;在超市购物,售货员找回零钱,同样也是一声谢谢。到处充满了人文的关怀精神,令你无论在哪里都会有一个好心情。也许在大陆,人与人之间比较缺乏这种友善和感恩。
在台湾人们很重视知识文化产权,所以书本都卖得很贵。老师知道后,都很热心的借书给我们,甚至自己掏钱买给我们;在每一节课后,老师们都会将当堂课的教案发到网上,所以我们甚至都可以不用买课本。对于我们是否看得懂繁体字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关心的问题,很幸运的是似乎我们本来就熟识繁体字,不会看书的困扰自然不存在,也许是汉字共通吧,当然大陆和台湾本来就是同文同种,语言文字自然是没有障碍的,沟通起来当然也是非常亲切的。
学习感悟
首先,义守大学的信息系统的架构比较完善,大部分事务都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来直接处理,从最基本的课程选择、查询,到各项活动的报名,BB教学平台进行课业的查看、提交、在线考试,已经每个人的邮箱系统,学校各部门都会不定期将学校的各项新活动、学校大事等等信息发到邮箱中,做到无纸化办公教学,方便快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来到义守大学以后就会感受到,台湾大学教学模式与内地有很大差异,上课的自由度比较高,我可以一些在国内上课看不到的现象,比如上课可以吃饭,这个就很难理解其用意何在了。有些老师上课喜欢和同学来热烈讨论,大部分课程都在学期中设有报告环节,会针对课本或者教案内容来自行设计讨论问题并给予解答。我记得我有一门课程叫艺术与休闲应用,这个课老师就带着我们去学校外面的一些艺术休闲产业去实地学习,请来产业的经营者为我们讲解创业过程与艺术的应用。真的令人大开眼界,正是由于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虽然台湾本地学生可能在学业上没有我们这么精细、夯实,但是他们的创新性、实践性以及从中散发的自信心值得我们来学习。
第三,义守大学校内提供给学校大量实习岗位,而且在社会上也与企业合作紧密,提供很多参访机遇。我觉得这一点正是我们内地大学所欠缺的地方,在学校学习的理论不能好好的与社会想适应,造成脱节的现象却无法来解决。在义守大学我所认识的学生中,都有在学校或者校外有做兼职的经历,都有过校外企业参访实习的经历,这些宝贵的经历也造就他们对社会对工作的认知感更强,学习会更加具有针对性、积极性。总之,正是由于学校这样的开放政策与积极倡导,我感觉义守大学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较强,值得我们来借鉴学习。
旅游感悟
宝岛台湾一直以其美丽的风景和各色各样风味小吃闻名海外。垦丁半岛的海滩,阿里山的日出,日月潭的晚霞,合欢山的情境牧场,花东的沿海公路,台北的101,还有各地的夜市,想到这里就会有无数场景浮现的眼前,不胜枚举,小小一座岛带给我们实在是太多了。
无论你是哪里来的朋友,他们真的会不亦乐乎,这里你会很自由,很舒心。
就在我刚来台湾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件令我真的是很感动的事情,我们一行人去台南市一个叫赤坎楼的地方旅游,出了台南火车站有点混乱,当地的公交系统比较难以辨识,正在我们踌躇的时候,一个40多岁的叔叔向我们伸出援手,询问了情况,因为那个地方不是很远,他就建议我们步行并告诉我们如何来走。但是可能我们真的是不太懂地形,大叔觉得不放心就决定带着我们走,中午12点多大热天的,叔叔就这样陪我们走了二十来分钟,到了以后他又返回车站那边,我们是连声谢谢。他的热情真的让我们感动,从这些琐碎的小事当中,我们真的可以学到很多。
结语
6月26日,是我离开义守大学,离开高雄,离开台湾的日子。光阴似箭,短短四个月的学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带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和对现实问题的思索,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真的成长的很多,也给我带来了学习的无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