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德国慕尼黑大学签署的合作协议,每年留基委可资助不超过40名学生赴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请协助做好项目宣传和学生推荐工作。
一、项目介绍
慕尼黑大学是欧洲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历史达500多年,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63位。学校下设18个学院,拥有750名教授和4300名科研教学人员进行研究并提供内容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历史上曾有26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5位莱布尼兹奖得主在该校完成其获奖研究。
学生免交对方大学学费,留学期限内的生活费、一次性往返国际机票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具体研究岗位详见https://www.uni-muenchen.de/studium/studium_int/studium_lmu/bewerbung/foerdermoegl/csc/csc_content/supervisor/open_positions/index.html
攻读博士学位:36-48个月,具体学制由对方大学确定
联合培养博士:12-24个月
二、申报要求
1.符合《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规定的申请条件;
2.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学风诚信,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具有国外永久居留权。
4. 优先资助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重要行业、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的急需人才;积极支持“双一流”建设学科人员赴国外学习
5.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拔我校优秀在读硕士研究生(包括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届本科毕业生,相关单位亦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推荐在读博士一年级学生申报。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应届本科毕业生应达到校内免试直升研究生水平。申请时应已获拟留学单位出具的攻读博士学位入学通知书(或国外导师出具的正式邀请信)。
联合培养博士生:全日制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应已获拟留学单位或国外导师出具的正式邀请信及国内外导师共同制定的联合培养计划。
6.身心健康,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科研能力和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良好,学习成绩优异,工作业绩突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7. 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岁(1984年3月10日以后出生);
8. 申请时外语水平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专业语种应与留学目的国使用语种一致)。
(2) 近十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留学一学年(8-12个月)或连续工作一年(含)以上。
(3) 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
(4)雅思6.5分;或托福(IBT)95分;或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2级。
(5)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英语为高级班,其他语种为中级班)。
(6)通过国外拟留学单位组织的面试、考试等方式达到其语言要求。应在外方入学通知书(正式邀请信)中注明或单独出具证明。
三、申请流程
1.2020年2月15日前,学生按照德方要求,自行向慕尼黑大学提交申请信息,https://www.uni-muenchen.de/studium/studium_int/studium_lmu/bewerbung/foerdermoegl/csc/index.html
2.获得外方正式邀请函的申请人于3月10日-31日登陆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http://apply.csc.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由所在学院填写单位推荐意见表(打印留基委报名表时自动生成),学院需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品行学风等严格把关,并在推荐意见栏中对上述表现做出评价。
3.3月31日下午5点前,学生将本人签字的留基委申请表、学院签字盖章的单位推荐意见表、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联合博士生类别需提交)、中方导师推荐信、《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出境交流申请表》(需导师、所在学院签字盖章)一并提交至犀浦校区综合楼423办公室。
4.国际处对申请人进行形式审查,符合报名条件的在国际处网站予以公示,经公示后无异议的候选人在4月12日前由国际处将材料统一上报留基委。
5.留基委组织专家对申请人材料进行评审,录取结果于5月底公布。
四、联系方式
QQ群:691149253,请以学院-实名的方式申请加入
66367892,lydia@swjtu.edu.cn,廖老师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019年11月20日